2025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广泛应用,使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规模优势充分结合,为AI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政策引导和支持。同时,要大力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进一步促进AI技术在工业生产、制造等环节的融合与创新,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近日,中控技术在杭州电化集团(以下简称“杭电化”)实施的氯碱行业智能巡检机器人项目顺利投入运行,为响应两会政策导向提供行业典范实践。
该项目以中控技术“1+2+N”工业AI驱动的企业智能运行新架构为基础,融合中控Plantbot机器人解决方案中完备的“AI+机器人”技术,凭借强大的环境适应力和数据增广平台,成功解决了氯碱行业断流识别的痛点,显著提升了氯碱装置的巡检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多项技术创新,中控技术为杭电化的智能化转型开启新篇章,双方也共同为氯碱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此外,该项目也受到了新华网、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等多家权威媒体/协会的争相报道。
锚定氯碱行业智能化升级,中控提出“新方案”
在氯碱化工行业,电解装置作为核心枢纽,承担着生产环节的关键重任。该装置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氯气、氢气具有毒性且易燃易爆,安全风险极高。传统的人工巡检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难以迅速察觉潜在安全隐患,给企业的安全运营和生产效率带来了巨大挑战。聚焦氯碱化工生产场景下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提升,中控技术和杭电化携手开发了中控技术氯碱行业智能巡检机器人,并成功进驻杭电化电解装置区域,开启氯碱智能化巡检的全新征程。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中控技术在工业智能化领域的又一次突破,也为氯碱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智能巡检机器人现场作业
传统巡检困境重重,“AI+机器人”强势破局
杭电化氯碱电解槽区域包含12台电解槽,每台电解槽有104根盐水循环管、104根循环碱管、104根入槽盐水管、104根入槽碱管、104对垫片,还有近5000根非金属四氟碱液管等。一旦入槽盐水管堵塞或盐水与碱液循环管发生断流,将导致槽电压上升高,轻则引起自动联锁跳闸,重则可能触发火警,对企业的安全运营和生产效率都带来严峻的挑战。
中控技术与杭电化合作开发的“AI+机器人”巡检系统的引入,为化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巡检机器人凭借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高温、强磁场等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其搭载的AI技术,如同为机器人赋予了“智慧大脑”,能够实时精准监测装置的设备状态、气体和液体泄漏、管道断流等异常情况。对比传统人工巡检,中控技术“AI+机器人”巡检系统通过三大能力建设,精准赋能厂区巡检效率和准确性提升,有效降低了高危场景下的安全风险,极大减轻人员劳动强度。
三大能力建设,助力氯碱行业安全生产
智能巡检系统的引入,为企业安全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线,犹如为企业发展安装了“多重保险”。该系统通过全天候的持续监控,实现了对微小异常的精准捕捉,能够迅速识别并预警潜在风险,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确保企业运营的平稳与安全。中控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巡检系统的核心,以其全方位、高精度的监测能力,精确掌握离子膜的实际状态,指导有计划的膜更换与维护,显著降低了设备停机的频率,为企业的连续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智能巡检机器人还具备智能电效管理功能,能够自动计算电效和电耗,智能分配电槽负荷,对于非满载电解槽可实现总体电能消耗降低1-2%,为企业的高效生产与成本控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中控技术与杭电化在“AI+机器人”巡检领域的成功合作,为氯碱行业智能化转型树立了典型标杆。目前,双方正携手全力试验完善液氯储罐一级重大危险源区域的智能机器人研发突破,致力于为高风险区域的安全监测带来更智能、高效的解决方案。未来,中控技术将继续推动“AI+机器人”技术在工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广泛应用,并不断深化与拓展Plantbot机器人解决方案在工业场景中的关键作用,为工业生产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化体验,为全球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来源链接:https://www.gkong.com/item/news/2025/03/120555.html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